茶在变,器在变,人在变。

煮茶听雪


茶,在变;与茶相关的物件,也在变。


住在杭甬,茶的变,可从店家的变迁窥见一二。最初唯有龙井,是人们杯中的常客,时间一长,龙井成了生活中的日常。独宠了数十年,也渡过了令人骄傲的光景,骄傲得了荣誉,骄傲也成了平常。这人,总该需要一些踮脚甚至跳起方才够得着新鲜玩意儿。这时候福建的茶如夏季台风般一波接着一波的在江南之地着陆,一时间有褒有贬,有人沉迷在龙井的霸权时代,也有人以“洋”为荣,就这样铁观音、正山小种由此蔓延开来。后来的后来,就该到普洱和白茶轮番上阵了。


每一类茶都有着忠实的粉丝,也有着庞大的附庸,粉丝组织成核心的圈子,周遭就围附在圈子四周。相较于忠粉而言,附庸的基数更为庞大,摇摆的可能性更高。店家为了生存和壮大,需要去跟每一步的潮流,需要去吸引拉拢广大的附庸。


陈述这一事实时,附庸也在改变,一部分跟着走,渐渐成了半个专业人士,对某一茶的理解也更为深刻。放大到整个社会,饮茶之人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升。


这里的提升,意味着放弃毫不知晓的喝茶,而是有态度有认知有选择的饮茶;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随手便利地冲泡同时,也享受着优雅考究的功夫茶。这里的提升,也意味着店家放弃毫不专业的售茶,而是有责任有态度有理念的做茶;意味着不仅要花心思合计店面权衡收支,也要着重看待文化涵养和社交礼仪。


茶变,因人在变。


人的变,无非是个选择和适应的过程。


茶,还是那杯茶,只是一阵阵风吹来让它看上去美了也复杂了。但一起喝茶的人不同了,喝茶的环境不同了,喝茶的心态不同了,喝茶的目的也不同了......


这人,终归还是把一杯茶看成社交的仪式。以前的仪式简单而直接,一杯可应万变;现在的仪式繁复而精致,万法仍是归宗。万法需要万种器物,这繁复和精致,最终皆是万物来展现和延伸的。人,入眼的,感受的,乃至思索的,最为直接的也便是这些器物了。


器物,合着茶,凑在一起,都为了将就人。说将就,是因它们处于被动之势,人跟着自己的意识、审美和利益,决定着、推动者它们的改变。


说人在选择和适应,倒不如说茶和器物在适应着人的变。或者本身双方就是互相推动互为优化的关联。


当然,这里不排除人为使然。人为地促成某种茶的盛行,抑或是鼓噪某种仪式的优趣。这小部分人在变,无非还是大部分人选择和适应的过程。起点不同,初衷不同,结果却近似或相同。这就是有趣的地方,自然的抉择和优化可能是不趋利、最平顺的,但其和人为因素融入的结果并无二者之别。这就是事物内部因素互相碰撞妥协的结果,这就是世界留给人们思考探索的地方。茶,循着人;人,好着茶,本身就互相贴着挨着,本身就在趋利的互动着,又如何做到一个方面的独立和改变呢?


这么说来,茶,未曾变;与茶相关的物件,也未曾变。

 
评论
热度(1)
© qianouxue | Powered by LOFTER